
历史就是不断的循环往复罢了,我知道立flag的次数够多了,但是还是时不常需要立一立,不然某一天突然就萎了。事情通常是这样的,堕落导致焦虑,焦虑寻找解脱,找到某一件事暂时缓解了焦虑,再次走到老路上,大体是这么一个过程。但我始终还是个理性乐观派,我认为历史虽然循环往复,但最终是循环上升的,就像我们不会再见到帝制,生活也比从前更好,你当然可以反对,可是一百年前的皇帝也不会在这样的夏日吹到空调。
我对我个人其实还是有点追求的,大体来说无非是健康一点,聪明一点,有点小钱。在昨天的《当我谈论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其实是想在大时间跨度上对自己的健康做一点刻意的管理,当然了我也没期望自己能三小时跑完马拉松,也没期望每周七天,天天锻炼,横练一身腱子肉。一年中有个51%的完成度就行了,人嘛,还是中庸一点,不必太精进,也不要太颓废,仅此而已。
然后脑子上,我也想变得聪明一点,和跑步一样,我也没期望过高,将阅读习惯养成,多读读书,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就凭借上天给的天赋往下面挖一挖就可以了,至于能达到什么程度,无非是看天收而已。
所以我准备从牛津通识读本开始。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 (Very Short Introductions series,简称VSI系列) ,是牛津大学出版社自1995年开始出版的一套系列丛书。这套书的每一本都对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简洁而精炼的介绍。几乎所有读本都由该领域公认的专家撰写,篇幅为100–150页,并包括进一步深度阅读的建议。作者们往往提供了个人的见解,但每个读本都力图做到中立和完整。
当然了,根据过往失败经验,这和收藏癖一个毛病,以前知道电驴的时候,遇到好的资料,那直接就是全收,不惜网速的download下来,然后一直躺在电脑硬盘里,直到某一天硬盘进水,才发现那些视若珍宝的资料其实丢了就丢了,因为压根就没看过。人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这样不好,所以这次我准备先做一个挑选,读一读。所谓通识,大概是让你了解了解,先筛选一遍感兴趣话题,然后读的时候争取读完,遇到特别感兴趣的再往下发掘发掘,如果通识都读的死去活来,就没必要继续下去了。
然后根据维基百科上的罗列,这也是一个大工程,我试着简单挑选了以下40本,好在这些书籍都不是很长,然后按照顺序试读一下。
仅此,又一个flag形成。
| 序列 | 
书名 | 
| 1 | 
记忆 | 
| 2 | 
佛教 | 
| 3 | 
音乐 | 
| 4 | 
心理学 | 
| 5 | 
伊斯兰教 | 
| 6 | 
政治 | 
| 7 | 
社会学 | 
| 8 | 
历史 | 
| 9 | 
逻辑学 | 
| 10 | 
笛卡尔 | 
| 11 | 
尼采 | 
| 12 | 
达尔文 | 
| 13 | 
弗洛伊德 | 
| 14 | 
罗素 | 
| 15 | 
世界音乐 | 
| 16 | 
密码学 | 
| 17 | 
选择理论 | 
| 18 | 
艺术理论 | 
| 19 | 
意识形态 | 
| 20 | 
进化 | 
| 21 | 
卡夫卡 | 
| 22 | 
悲剧 | 
| 23 | 
新闻学 | 
| 24 | 
大脑 | 
| 25 | 
经济学 | 
| 26 | 
摄影 | 
| 27 | 
性 | 
| 28 | 
人生的意义 | 
| 29 | 
统计学 | 
| 30 | 
电影音乐 | 
| 31 | 
广告 | 
| 32 | 
天才 | 
| 33 | 
睡眠 | 
| 34 | 
概率 | 
| 35 | 
焦虑 | 
| 36 | 
爱 | 
| 37 | 
社会心理学 | 
| 38 | 
学习 | 
| 39 | 
民主 | 
| 40 | 
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