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长期长情


一直以来我做什么事情都是没有什么长性的,也就是说无论最初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我很快会对一件事失去兴趣:这导致我总是在追逐下一个目标然后陷入循环最后走入死胡同。我在总结自己的时候也在不断反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找一件事情,无论这件事起初我的态度是什么,在做的时候我不做判断,然后有始有终。

我在考虑把事情的时间维度拉长,接下来当然便是我要做什么?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我喜欢或者做过很多东西,比如写作,比如英语,比如设计,比如逻辑,概率,微积分,历史等等,之所以做不长的原因一是因为自己总是喜欢呆在舒适区,比如我曾经真的很想研究研究概率,找到一本写的很好的MIT的概率书,书也的确写的很详细,前面的一两个章节我也能仔细看完。好了,等到第三第四章的时候它必然会进入到我的舒适区范围之外,我就很懵逼了,看着一个推导公式写到两三页我从内心就崩溃了,还有涉及到的其他数学知识,一看全书八九百页,我才看到一百出头,漫漫长路啊,漫漫长路,然后我就开始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比如休息几天,比如一定要把这个章节完全弄懂再进行下去,比如再找一本同样的书看看这个章节其他书是怎么样写的,然后放弃。

我啊,总是吃不了这个苦。

好在我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在安定下来,时间略有充裕的情况下我想找一件事情来做做。人嘛,总要给自己找点意义,不然无论是长夜还是白昼都非常难熬,如果有一天突然意外来临,我这个生命体消失。在短暂的一生,别说基因片段,连一点点值得纪念的事情都没有,虽然很多时刻也的确如此,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一个统计数据,但我总残存一点希望的念头。
那么做什么呢?

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我依然没有想好具体做什么或者说具体怎么做。我曾经有过几个恢宏的想法,第一个是读完《资治通鉴》,将这本历史书中所有我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写个小传,写写它们在整个人生中的选择,它们的困惑,它们的命运转折,虽然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它们可能只是一点点浪花,但至少这些浪花曾经翻出过海面,留过一丝丝涟漪。这就很不容易了。

另一个想法是一千零一夜,毕竟我曾经真的有试着写过小说,所以我可能会精读我喜欢作家的全集或者某个短篇,这些作家包括塞林格、卡佛、卡夫卡、海明威、王小波、沈从文以及余华等,然后试图分析下它们是如何写的。

具体的形式还没有想好,但是也就就此上路吧。

至于有什么意义,对于别人我不知道,但是对于我应该是有意义的吧!

十年一觉扬州梦

二零零七年我实岁十九,那时候我急不可耐的宣称自己已经弱冠之年,如今我虚岁三十一,却难以接受实岁已进入而立之年。在世界上的夜晚,我已经度过半生。此刻,我无比怀念我的母亲,三十年前的早晨,世界上某个角落开始有“我”的存在。而今,我已不常想起她,只在几次不见容颜的梦里由一种情绪将我抽离梦境。 

这十年的跨度,让我真正回首,更多的是浑噩,犹如黑夜里一辆坏了车前灯的车。如果以身边人作为参照,在世俗意义上我也承认失败。于是,站在三十岁的关口就难免极为尴尬,焦虑不可避免,失落也是常事,至于“没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我也似乎符合标准。 

然后呢?
除了这些情绪上的表达,我想我应该梳理下这十年的脉络,至少可以四十岁时再回首时作为细数得失的参照。 

  • 关于工作 

如果要论工作经历的话,我造过船,修过路,盖过房子,装过修,汽车、家电、显示器,网站、域名、VPS,实话说这经历有点像《天龙八部》里面的鸠摩智,表面上七十二少林绝技耍得耀武扬威,实际上敌不过乔峰的一套太祖长拳。对应到生活中的朋友也一样,我一高中同学毕业后进厂,一扎十年,任尔风吹雨打,兀自岿然不动。十年后看,房产两套,四轮车一辆,比我这无产阶级要好太多,也比大多数起点高的朋友要好。 

我在反思自己的时候曾经问过自己,如果从头开始我会如何选择?我想我可能还是会走到老路上,因为我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觉得自己能做点什么,还觉得自己能成就点什么”,结果我把生活硬生生过成了逃亡。在一个环境里遇到问题了,开始逃避,总觉得到下一个环境一切都会变好,要是再遇到问题就继续逃避,直到最后走到时间的死角。 

有一次我在一个新环境里感觉极度痛苦,我开始纪录流水账日记,比如:“第一天,痛苦,浑身酸痛;第三天,遇到傻逼,最好远离;第七天,有点难熬,看到一条格言:你所经历的任何精神上的痛苦不久后都会自动消失”我翻看到最后一条日记是第十四天,也就是说十四天后我居然忘记了纪录。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突然震惊了,生活是如此相像,我们总是把眼前的短暂痛苦无限放大而在时间洪流里可能屁也不是,生活无非是从一个樊笼跳到另一个樊笼。 

所以我想在接下来的十年我可能不会折腾了,我可能会将自己的爱好或者小火苗收起来,不再以此为借口,偶尔翻出来,试着弄一弄,争取在业余时间弄出个小结果,大部分时间为了生存廉价出卖,这虽算不了上策可也不是孤注一掷不是赌博。

  •  关于爱情以及婚姻 

爱情终究是两个人的事情,可是我始终还是觉得和自己相处更愉快一些。我对爱情的观点始终是极高的,我虽不知道具体要求什么,但不是什么我很清楚,而我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保有这种爱情,所以在生物界我可能终将是被淘汰的基因。 

所以我想就这么一个人走下去吧。 

孤独终究是一个人毕生要去面对的问题,婚姻也绝不能解决。夜深人静的时候找本书看看,研究研究稍稍超出能力的问题,冥想以及和自己对话,这样的日子我曾经一个人实验过两个月,无比舒服。当然最后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这样的生活可能并不是十分美好,但我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 

在我们短暂的一生,我们未必要按照世俗意义上的约定生活,这一念之间有花开花落,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关于未来 

其实我是对未来没有概念的人。 

下一个十年有件发生概率极为大的事就是父亲离开,我们快乐不快乐的相处了很多年。他曾开玩笑的说我死了就没人管你了。我想我可能难过的也正是如此了。我们来了,我们走了,我们活过。 

回首这一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仅此而已了。

青春少年

你总想着逃,想着到下一个环境一切都会变好了,要是依旧不如意,那就再逃到下一个地方,你把生活变成了一场逃亡,其实不是糟糕的生活找上了你,而是你把生活过糟了。停下来,去面对,才能解决问题,把逃亡变成旅行,停下来才能看到风景。

生活可能就是一个一个的锚链,它们总有相遇的时候。上面这段话是一个自杀的导演在他的代表作《大象席地而坐》里说的。而我之所以说生活像个锚链,最早知道这个导演兼作者是在微博上看到的,我觉得这个名字挺有意思,后来看过他的一些微博知道靠文字生活的凄惨,再后来就是他自杀了,再后来就是他的电影得金马奖了,巧合的是我在网易云音乐听纯音乐时无意发现一首不错的叫《The Island Funeral》原来也是这部电影的配乐,我想除了巧合之外,可能就是现在的算法太厉害了。

人总是一种喜欢寻找意义的动物,如果一直一成不变,或者他需要沉溺于某件事,或者需要把一切交给上帝,再或者就是自我毁灭。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要寻找、证明、自我实现,最后发现大部分时候的徒劳和无功而返后,开始陷入自我怀疑。我曾经在某天旅馆里醒来写过一段排遣寂寞建设自我的文字

我在三十岁前一事无成,我时常问自己,如果说人生都是命中注定的话,为什么到了三十岁,它还没有告诉我,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走?有一天,在一个旅馆的下午,镜子前看见臃肿的身体,我开始讨厌自己。

然后,夜晚来临。然后,晨光熹微。

我打开窗帘,看到火车站广场的人群像蝼蚁一般一批一批的涌来涌去。

我想,如果,如果人生,是一天一天组成的话,那么,过好每一天,也许就意味着过好了人生。

我们不再幻想未来,不再渴求结果,因为整个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所以的结果都已经注定。

不必如此,若非如此,只能如此。

最后的最后,我们接纳自己,和自己和平相处。

衰老,死亡,轮回。


挣扎中,不再逃亡,找到一处水草茂盛的地方,安下心来。

如果不死的话,也只能活下去

我总想起很多年前读叶赛宁的那句

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再不是青春少年

对啊,我已再不是青春少年,再不是青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