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与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跑步的经历,我有过,当然了,持续的时间也不久:三个多月左右。我想谈谈这三个多月的经历,我觉得身体的锻炼和大脑的锻炼,似乎有某些共通之处,我虽然不清楚具体的原理,但是我隐隐觉得,这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

以前听到一句话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从表面意义上,这似乎不是一个好词,但是现在我似乎我不大认同这句话,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的四肢发达,大脑肯定不简单,无论是从精力、意志力、抗压力等等方面来说,四肢发达的人比四肢不发达的人大脑容量要高。

我水平有限,无法从科学研究上来证明,只能从感觉经历来说。我跑步的开始一段时间,有个人工湖,绕湖一圈4.88公里,才跑的前几天,完全无法一口气跑完全程,上气不接下气,跑完后肌肉酸痛,想死的心都有。但是如果没记错的话,大概一个礼拜,身体就能完全适应,能跑完全程,当然了身体的疼痛感依然没有消失,跑着跑着,大概一个月后,就能跑个两圈,当然了也是有点累,接着大概在两个月后的一天,环境温度时间都适宜,我绕湖三圈,配速什么的当然不值得说了,但你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速度惊人。

然后最近这一个月的学习锻炼,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慢慢的,你大脑的不耐烦的情绪能持续的越来越长,但这和跑步有点不一样,就是大脑的进步似乎没法量化,跑步两个月我能跑12公里,这妥妥的有数据说明。我学习一个月英语,似乎并没有见到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提升,可能也提升了,但是没法量化,大脑也不知道到底自己做的怎么样,所以这是个问题。

另外一点就是有些技能对普通人的掌握时间来说,就是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回忆自己学习母语的过程,从咿咿呀呀学语,到能蹦出一两个单词,到能说出简单的句子,到能掌握文法,写出一些简单的文章,这期间所花费的时间粗略估计也需要十年,我记得自己是三年级的时候能写写作文,这还是在我自己是沉浸在母语的生活环境之下,所以妄图通过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来实现第二语言的学习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可能难度比较大,而我们又无法在成年后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是兴趣、需求、生活驱动去学习,加上大脑对于这种缓慢变化的过程不敏感,所以我们常常就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譬如煮一锅水,每次都在水八九十度的时候,断了火,这样我们永远得不到达到沸点的开水。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矢志不渝的决心,我们永远没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此这样之前的煤气白烧了,自己之前的时间白耗费了。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应该不对自己评价,保有一个对未知世界的童心和好奇心,以长期作为单位,直到自己最终走出桃源。

我不知道究竟需要多久,但因为时间总会流逝,而我们又总需要找些事情来做。

我想起《天才基本法》里的那一句:一以贯之的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

千里之行

我意识到我们的大脑是脆弱的、可欺骗的、可重塑的是在我单身三十多年后最近的一次手冲,在事后烟禅定的时间里,我的理性告诉我,手机屏幕里二维小电影明明是假的,可是我的内测视交叉前区、下丘脑室旁核、中脑中央灰质甚至丘脑后叶内下纵束旁核统统为一个虚假的信息参与了反应,甚至肾上激素、多巴胺、内啡肽也一并参与其中,这是为什么?人类的理性在面对本能时就这么不堪一击吗?

我想到了冰山理论,就是这么不堪一击。在好逸恶劳这方面我们生来相同,而且难以改变。

我曾经想学英语,看了几个视频,背了几个单词,读了五十几页文章,放弃了;

我曾经想要减肥,决定跑步,徒步了几天,又跑了三个月,放弃了;

我曾经想写小说,码了几万字,猛一抬头看前方,路途遥遥,放弃了;

我曾经想学Autocad、3Dmax、Mastercam打开自学网站看了三集教学视频,放弃了;

我曾经想要读书、记账、学程序等等等等,最后全都放弃了。

人到中年,欺骗自己说是和自己和解,去他妈的,大脑也信了,一段一段时间里整天下班后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一晃一晃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回。

我很早之前还有过自救之道比如我曾读《习惯的力量》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然后照猫画虎卡在最后一步奖赏,该给自己啥奖赏呢?所以说我们的大脑真是没得救,我看 了书,想要学习这种方法,然后决定要养成什么习惯,在啥都没决定的情况下,我的大脑就直接跳到该拿什么作为对自己的奖赏,没什么喜欢的,那就拿自己还比较喜欢吃的巧克力来试了一下,买了一包,前几次还可以,后来什么狗屁奖赏,直接吃完。

我很早之前还有过自救之术比如番茄时钟

番茄工作法有五个步骤:

  1. 决定需要先完成的任务。
  2. 设定番茄工作法定时器至 n 分钟(通常为25分钟)。
  3. 持续工作直至定时器提示,记下一个番茄。
  4. 短暂休息3-5分钟。
  5. 每四个番茄,休息15-30分。

然后什么狗屁番茄时钟,我为什么要设置25分钟,25分钟能干什么?我念书的时候一节课都是45分钟,45分钟太少了,有零有整,还不如直接上1小时,一天干个八个小时还不perfect的要死。结果通常是在一个一小时的番茄时钟里用力过猛,随后整个周末急转日下,躺在空调房间里浑浑噩噩到周一上班,刷微博、翻来覆去看老电视剧电影、下下中国象棋,爽不爽?当时也挺过得去的,但最后又特别特别无聊,通常在周一的早晨整个人会有崩溃的感觉。

自律带来自由,这是我领悟的,但自律又恰恰与人的本性背道而驰,在与本性的对抗中总是输,一切无解,但很多时候无解中又孕育着机会,事情出现了一点转机。

大概三月份的时候有天上秤,完犊子了,75公斤,凭我这马拉多拉的身高实在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痛苦的信号出现,不管如何要去解决,不想跑步了,耗费时间太长、冬天太冷、离人工湖还有个六七分钟的小电驴距离,所以我这次换了个方法:我开始做平板支撑,每天加1s,说实话我对我偶尔冒出来的创意还是挺佩服的,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我先试着做,掐了个秒表能做1分50秒,然后第二天1分51秒,第三天1分52秒……以此类推,这样每天都是突破,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看着自己每天都能超越自己,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我这个创意一开始当然也不错,总体上也不难,我们都知道随着身体的适应,肌肉得到锻炼,锻炼一个月才增加30s,难度也不是很大,一切听上去都很有道理对不对?可是再次的,我失败了,事情是这样的,大概一周后我突然发现能轻轻松松上3分钟了,我想不得了,这是质的飞跃啊,不行,我要从3分钟开始,每天加1s,每天加1s,结果有天想突破自己,耶嘿,一下子做到破纪录的5分钟,这次飘了,直接忘记了初心,然后今天5分20秒,明天4分38秒,每次做到最后浑身冒烟,摇摇欲坠,每一秒都是煎熬,终于一个月后我放弃了。

然后我发现我真是太笨了,太高估自己了,太急于求成了。然后就在前不久,我又冒出了一个想法:我想我为什么要急于突破自己呢?就算再突破,我目前的水平能超过10分钟吗?不能,假如我每次做2分钟,一天做五次呢?我的大脑立即开始否定自己,每次做2分钟,那还有屁的锻炼效果?然后大脑又想:假如默认没有效果就没有效果,有什么大不了的?假如2分钟有2分钟的效果呢?

那就试试看呗,结果我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每次玩了半个小时,双手一撑,2分钟轻轻松松就过去了,每天做个两三次、三四次轻轻松松,它当然没有一次做10分钟的锻炼效果好,但是现在的这种方法特别容易坚持,实现起来一点也不难。

我才想起来我所犯的错误,如果每次锻炼都以痛苦收场,大脑根本坚持不下来,但每次两分钟,每次做完大脑都觉得又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像是一种奖励,甚至做起来还有点上瘾。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愚蠢。

然后我又试着每天学习一个小时的英语,这次我准确使用了番茄时钟,每到25分钟休息一下,平板支撑2分钟,喝点小茶,抽根小烟,下盘象棋、刷会微博,耶嘿,实验了快半个月了,非常容易实现,收效匪浅。而且有这种自律打底,偶尔的放松自己一点也不在意,比如今晚我写这篇文章,我就想,必须写完,其它两个小目标暂时放一放,大脑也很愉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

我在总结这个方法的时候又更进一步的领略到:成功是成功之母,为什么自己那么笨,人家的说明书方法论都说得清清楚楚,为什么自己自作聪明,你不懂你又想学,你就照着做就是了,为什么你要自作聪明的想着突破、超越自我、无视人家的时间设定,你能生下来就会跑吗?你能从50cm一夜长到1米8吗?你能从受精卵直接呱呱坠地吗?

不要高估自己,分解目标,以长期为单位,只要你走,方向对了,甚至反了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走到罗马。

一点小心得,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