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读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托马斯品钦的作品《拍卖第四十九批》,在第131页到第132页之间出现了问题,问题是这样的:在131页的结尾是这样翻译的:
他开车过去,经过察普夫旧书店,惊恐地发现,一个星期还在那儿的书店已成了一堆焦黑的碎砖石。那儿依然还有烧焦的皮革味,她停下车,走进隔壁的政府剩余物资商店。店主告诉她那个该死笨蛋察普夫为了保险金放火烧了他自己的店。“任何种类的风”这位可敬的人物怒骂道,“会把我也连带进去。反正他们在这儿建造起这个综合楼体只让他维持五年。但是察普夫能等吗?”
而第132页的开头就一个字:书。
朋友认为页码上虽然是连续的,但感觉内容不是连续的,怀疑是漏页或者装帧错误,于是在微博上艾特了译林出版社。一开始看到这则消息时我没在意,但没想到译林出版社负责这本书的编辑回复了朋友,并且贴出了原文,这我突然感了兴趣。原文是这样的:
A week ago had stood.There was still the smell of burnt leather.She
stopped and went into the government surplus outlet next door .The
owner informed her that Zapf ,the damn fool ,has set fire to his own
store for the insureance .”Any kind of a wind” snarled this worthy
,”It would have taken me with it.They only put up this complex here to
last five years anyway,.But could Zapf wait?Books”
编辑给出的解释是:中译文是根据原文忠实翻译,并没有漏页。然后给出一个理由:作为一个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作家,这么写才是品钦嘛~。
这个理由不能使我信服,因为凭直觉,在我有限的认识里,除了诗歌会有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也许是创造意象,也许是诗人头脑发热非要这么干,其他文体的作家,甭管他是写现代后现代,意识流还是魔幻,断然不会这样造句:但是古是是个帅哥吗?茶壶。所以我认为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翻译的人理解错了原文的意思,翻错了。然后再一读到“任何种类的风”,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是真实的生理反应。
我们先来看原文“Any kind of a wind”译者翻为:“任何种类的风”,这翻译有错吗?从字面上看Any:任何,Kind:种类,wind:风,没错啊,但中文有这种蹩脚的表达吗?放在原文中不觉得太突兀了,你看前文:察普夫为保险金放火烧了他自己的店。后面还有个大喘气的直接引语,我读第一遍完全不能明白怎么突然就来了这一句:“任何种类的风”,然后你读原文你就能明白,这个说话的店主在察普夫的隔壁,察普夫为了保险金烧了自己的店,结合下文“Any kind of a wind”的意思是:“只要一刮风”就会牵连到自己,察普夫这个该死的笨蛋。
有了这个意识,我铁定地认为这部作品的翻译说不定就是弄到了托马斯品钦《拍卖第四十九批》的版权后赶工期的对付作品,并没有字斟句酌的去追求所谓的:“信达雅”,所以当编辑解释朋友的疑惑说:“作为一个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作家,这么写才是品钦嘛~”这个理由太大了,完全可以解释一切不合理的文本问题。
然后我就试着自己来翻译了:“But could Zapf wait ? Books.”我记录下当时的思路:
- 我认定books绝对不是原意:书(复数形式)
- books 也绝对不是前面could Zapf wait 助动词could的动词,这么判断有两点1.如果是could后的动词books应该用原型book 2.如果是could后面的动词,books后面应该用问号。我英文虽然不怎么样,但汉语稍微还学了几年,这个句式:“但是张三能等吗?能听吗?”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books的意思上面了,搜索引擎这么发达,搜索就是了,在搜狗里我查到:books,动词,预定,托运(行李等),给……挂号,(警察)记下某人的违法行为。
我猛然意识到很可能:“(警察)记下某人的违法行为”在逻辑上符合这个句子的意思,但是怀疑搜狗给出的释义没有出处,所以又跑到韦氏大词典上面搜索了下,在book作为动词的义项下面有:“to enter charges against in a police register”,所以我肯定这个books是这个意思,联系原文,作者省略了主语police,只保留了这个动词。
本来还想发一大堆感慨和议论的,写到这里,突然只剩最后一句:一定要学好英文。
但是古是是个帅哥吗?茶壶。
———-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