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你好,教授2


教授: 

你好,好久不见,这几年每逢同学聚会邀请你,你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而这么多年陆陆续续,你和我成为了最后的难兄难弟,所以难免同病相怜。在战壕里偶尔举目四望,看到了你,这就很好。 

可最近我常常觉得:在我们大部分都已快步入中年之时,你却开始享受起青春期。在我有限的认识里,除了失恋或者青春期,再没有哪个时间段的人有你现时这般矫情。 

你不时的在朋友圈发一些诸如:“谁又会在乎你呢?”,“好无助的感觉”,“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点点都让你醉的烂醉如泥”,可能你自己不会觉得,我楼下房东的儿子今年上高一,我恰好有他QQ,我抄几段你对比着看看:“最近的日子,快把自己熬成一味苦口的中药,很苦很酷”,“Don’t rush and never settle.If it’s meant to be,it will be ~ ”,“男女为啥会沟通不畅,所有关系变淡的原因,一个不说,一个不问,或者一个问得尴尬,一个答得敷衍。” 

你知道,我有写字的爱好。二十八岁之前,乱七八糟写了很多字,有一天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以前每隔一段时间,回过头看自己写的文字,当时觉得很牛逼,再看发现是狗屎,并扪心自问怎么能写出这么恶心的文字。然后看到一个理论并最初也相当认同即:这说明你的文字造诣有了点精进,这种说法当然很能聊以自慰,但我现在不这么看。人其实是有两种状态的,一种是沉浸态,一种是旁观态,这是我生造的词,和唯心唯物说法有相似之处,都是两种视角或者说人生观。 

我自己在写字的时候,当然是属于沉浸态,不断的默语,不断的与自己对话,在这种状态下,人是不大能跳出这种圈子来的,只有在这种状态所带来的情绪完全消散,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看的时候,你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或者是文字的修饰语用的太多,或者是文字不够简练,又或者是刻意装逼掉可怜的书袋。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想,这或许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但是在你只言片语的文字里,我似乎看不到你有这方面的觉醒。你以三十岁的高龄发这些文字到底有什么意义?是想抒发感情?或者博得同情?抑或自以为假想的异性能看到这些文字,突然母性大发,义无反顾,抛下一切去照顾你?我们都不要去骗自己了! 

人生下来就有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很不幸拿了一手烂牌,要不断想着,花二十份的精力去把这手烂牌打好,怨天尤人一点鸟用没有。就拿结婚举例来说吧:我不知道现在的你究竟什么状态,自己有没有想清楚究竟为什么这么急迫的要去相亲结婚,是源于生理需求、年龄、社会、家庭压力还是其它,但看你现在,在我眼里现时的你基本就处于“捡到篮子就是菜”的状态,只要哪个姑娘愿意,你可能毫无要求的就从了。这当然没什么对错,在我观察中我们的很多朋友也都这样。想清楚这些问题后,你要做的绝不是感春伤秋,你要去行动啊!

“还能怎么行动,我已经相了十个手指头数目的姑娘了!” 
“不够,远远不够,你得凑够十个脚趾头!”

和异性相遇相识结婚本质上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假使你的眼光很高,一百个姑娘只能看上一个,再假使你很锉,你看上的一百个姑娘只有一个能看上你,那么只要遇到一万个姑娘,这件事就解决了。在实践上,如果你认为结婚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现在立马辞职,别整天没日没夜盯着电路板上的焊点,焊点里长不出姑娘。你得往姑娘扎堆的地方潜水去,在中国什么地方,哪个行业姑娘最多?广东、深圳的电子厂、玩具厂,江苏、浙江的服装厂啊,凭你的能力在那里面很容易拔得头筹,弄个QC干干,就一大堆小姑娘围着你了。 

我很早就发现了生活中第三态的问题,最近我找到了它在心理学上的一个应用,能解决我绝大数情绪问题:比如自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自卑的经历:脸红、局促不安、眼神躲闪等等,我的方法是在没人的时候,仔细回忆自卑时自我状态,直到能深深记住这种状态,然后遇到自卑的情境时,你一定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你只需要告诉自己:哦,这是自卑的状态,跳过去就好了。这个方法可以用在控制愤怒、焦虑、紧张、社交恐惧等等状态,屡试不爽。这也是我想告诉你的方法,你其实是个极度内向的人,你表现出来的外向更多是一种掩饰,包括你曾经的以“老大哥马首是瞻”。 

内心有欲望,又内向,表现出来的状态只能是猥琐。 
再最后,送你一个建议:盯着漂亮姑娘看的时候,大胆点,被姑娘发现时,眼神不要闪躲,能微笑最好。 
朋友联系的越来越少,可积累的素材不多,但你,我觉得能写3。 
祝好!

reMarkble


基本上从学校出来就很少买纸质书籍,大部分买的纸质书是因为先看过电子版觉得太好,不买一本对不起作者。而看电子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诺基亚如日中天的时代,最早接触的电子书格式是txt,那时候为了将一堆乱七八糟的格式如chm、doc、exe等转化为txt格式,又为此研究了一大堆工具。但是txt的格式读小说类的纯文本没什么问题,但读带有图像、表格等格式的文章就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渐渐的就转为只看pdf格式,但pdf格式,以前的诺基亚支持度简直就是鸡肋。于是只能开始了换设备之旅。 

最初是用Adobe的pdf阅读器在电脑上看,时间长了,发现电脑读书很容易疲惫,因为眼睛扫视的区域很大,电脑上看书呢,又时不常想浏览浏览网页,看看毛片啥的,效率极为低下。 

然后是安卓开始统一天下,市面上出现了一大堆以此系统打造的小平板,价格便宜,500大洋就能弄一个七寸的昂达小平板,上面装一个能阅读pdf的app,用了一年不到又发现了问题:即各个app之间的连通就是个渣,看本李白诗选吧,遇到个字不认识怎么办,自己糊弄自己猜猜呢也就过去了,偶尔想较个真,非要弄个水落石出,只能是先退出阅读软件,然后到字典软件里查询,有时候字不会写,又得返回阅读软件里再重复记忆一次,几次下来后,想死。 

再之后功能强劲的智能手机就满大街了,横屏看pdf专注力有极大提升,但是不同APP之间的连通依然是个问题,接着就有了多看以及微信读书之类的app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呢,因为版权问题,很多书籍特别是一些英文类的书籍这些app里面没有。 

于是很自然的入了Kindle的坑,kindle上内置字典,自定义字典,即指即译一开始深得我心,用了一年时间不到,又不满足了,一大堆缺点暴露,比如他妈的居然有账号的区域限制,你注册时用的是国内的IP,那么你只能买这个区域的书籍,我想买点国外的书,对不起,不支持,搜寻了一大堆方法,极为麻烦,懒得折腾,而且很多书也没有kindle版本,翻译和做标注的反应缓慢,像是老牛破车(很多人说是电子墨水的特征)对pdf格式的支持就是个渣,另外一个就是设计丑陋,真丑,最贵的款也丑。很多人对实体书情有独钟,我没什么感觉,实体书一是贵,另外一个携带极为不便,如果你有过搬家的经历,你就知道一堆书是多么麻烦的事,我对纸质书从没什么迷恋,无非就是介质的不同而已,什么纸墨香啥的我觉得比不上即指即译,标注索引来得实际。 

然后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叫reMarkable的阅读器,这个阅读器还没量产出来,但是它的宣传视频拍的那叫一个美,我立马觉得这他妈可能就是我终极需要的东西。 
1.完美支持pdf 
2.硬件设计漂亮 
3.手写标注,甚至能画原型图等等强大功能 
4.其他kindle的优点都有 
5.预售价格能承受 
所以赶紧量产出来吧,等的就是你了! 
看看他的宣传视频,那叫一个美~

老虎伤人事件


张某未买票,翻墙进入动物园老虎散放区,近距离逗老虎被咬死,老虎也被动物管理员射死。 

看到观点说:人在任何时候都比老虎重要,人固然有错误,但不能就认为人死的活该,即使人是翻墙进去没买票,动物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后就此观点给出的论据是:这地方本来是没有老虎的,动物园引进了老虎,从而让这个地方出现了被老虎咬死的重大风险,因此一旦人因任何原因被老虎咬死,动物园的责任都是主要的。 

我一开始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觉得很荒诞,但是自己逻辑思维差,没想明白这个观点荒诞的地方,然后我看了观点下面的评论,很有意思,也算是辩证明白了。 

有人说你生了个女儿,被强奸了,你是不能追责的,因为假如你没生女儿,别人就没有强奸的机会。在这个类比里:你–动物园,女儿—老虎,强奸犯—张某。这个类比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责任是在强奸犯,而不是你生了女儿。 

然后是网友纷纷发出脑洞,有人说,假如有人跳楼了,楼盘开发商是有责任的,如果开发商不开发这个楼盘,这地方是平地,人就跳不死;还有人说,你翻越围栏被车撞死了,汽车制造商和修马路都有责任,因为假如没有人造车和修路,人就不会死;还有股民说我投资股市赔钱了,政府也要负责任,因为如果国家不弄股市,我就不会投资不会赔钱了。 

类比能很容易看明白一个问题,但现实是很多时候人总是容易被情感左右,譬如在贵国有一个观点是:“死者为大”,“人都死了,你说这些有什么用?”我以前坐出租车的时候,问过出租车司机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闯红灯,被撞了,该怎么处理?司机说人要没死,人全责,人要死了,无论如何司机也要赔钱,司机特意加了一句:“出于人道主义”。 

我在晚上蹲坑的时候,突然想明白“死者为大”这个逻辑背后真正的问题,我们在高中就学过逻辑里面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只是这个知识一旦遇到现实中的感情问题就不灵验了。“死者为大”通俗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一旦死了,他做的事就是对的或者说对的概率大”,但在前面的逻辑里,人死并不能当做事对的充分条件,反过来事情做的对,和人死也没有关系,甚至这两件事在逻辑上根本没有关系,希特勒倒是死了,他做的事也没见得就对了嘛,我们将两件不相干的事一诉诸情感,再加上“人是第一重要的啊”这一“最高理论”,一切都充满了诡辩。 
所以,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尊重规则,否则也只是死有余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