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子柒延伸去


晚上朋友突然聊起李子柒,然后告诉我今天才了解,我很意外。说实话经常上微博的我,不仅李子柒,papi酱甚至华农兄弟、美食作家王刚连我一直我很讨厌那种娘娘腔类型的李佳琦我都知道了,这么说并没有什么要炫耀“见多识广”的意思,只是对也经常上微博的朋友消息的滞后感到惊讶而已。

和朋友讨论了一个问题:“关于李子柒的成功之路,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朋友总结了两点:

1.有一技之长

2.守得住坚持

我直接就否认了,反问他想一想我们的父辈是不是也符合这一点。我的父亲是一个木工,十七岁学手艺,今年五十七岁了,干了整整四十年的手艺,客观的评价一下我的父亲:他这大半辈子只是勉勉强强的维持了一家的温饱,给了我们基础的教育,离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远的很。

朋友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他说还缺少传播。

先说结论:关于李子柒的成功之路,没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因为最重要的一点:传播才是最难的。关于传播你也可以用这样的词来理解:流量、影响力、声名等等(也许不大贴切,大概是这个意思)。

关于这个问题我很早之前有意无意的想过,但是完全表达出来,道路有些曲折,我只能试着梳理一下。

还是从我父亲说起吧。

我的父亲现在在一个小城市做装修木工,他的工作是这样的:假如你想给房子装修,木工类的活,比如吊顶,做家具,你找到我父亲,然后你们商讨好价格,我父亲带上自己的一套工具上门给你做活,活干完付钱。基本上我父亲也算个自由职业者,但这个职业有这样一个问题即:装修是分淡季和旺季的,每年的五月前、十月前是装修的旺季,而等到十一月之后基本是淡季。在旺季的时候有可能你手里同时有三四家活压在手里,而等到淡季的时候你可能半个月二十天在家闲着无事。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旺季时你累得要死,甚至还有各种关于误工的纠纷,淡季时闲得蛋疼,求爷爷告奶奶的四处揽活。

本质上任何出卖自己技能的工作都是贩卖自己的时间。但时间的一个很大局限就是有限,你不可能一天有二十五个小时。

让我们再看一看网络红人:美食作家王刚。

在没出名之前,王刚可能同大部分饭店的大厨一样,甭管天晴下雨,到了饭点吃饭的时候,他肯定在某一个后厨忙的脚踢脑后跟,他只有一把勺子两只手,就算他像个机器人一样也会有极限。

我的父亲和王刚在各自领域的专业技能上差距大吗?我想应该不大。但让我们用世俗意义最具衡量标准的“金钱”来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现在的收入差距大吗?这个毋庸置疑应该很大。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呢?

我试着用维度这个概念来解释一下:比如在专业技能上总分100分,我父亲的木工技能得分80分,王刚的炒菜技能得分也是80分。但王刚还有个技能是拍视频,甭管专业不专业吧,我们给50分,而在这一项上我父亲可能只能得个10分,再加上玩社交软件的技能比如简单的发微博、发西瓜视频等等,王刚再给个50分,这一项我父亲可能得分为1分。最后算一下我父亲总分是800,王刚是200000,这个就是简单的量化差距。

当然了我并不是否认一技之长,如果你这一技之长能做到顶级比如奥运冠军、围棋天下第一还是有口饭吃的,但是以绝大部分人的程度是做不到的。这时候需要的是有一个一技80%长,辅佐N个与之相关或暂时看不出相关的变量,最后肯定会有质变。

让我们再回到贩卖时间的问题:时间其实有两种贩卖方式,一种是一份一份的卖,一种是一份多卖。而因为时间的有限性,所以最好的贩卖方式是一份多卖。

这听起来像是废话,解释一下:你利用自己的写作技能谋得一份工作,上一天班,老板发一天钱,今天休息了,没钱。这种是一份一份的卖,你利用自己的写作技能写了一本书,出版了,约定版税5%,每卖出一本,你收5%的版税,这是一份多卖。很容易能看出来,哪种贩卖方式更具优越性。当然了你可能会说第一种卖法更稳定,第二种方法随机性更大,但是如果你把时间的维度加进去就会发现:第一种时间有限,第二种的时间却是无限的。

回到李子柒的问题上:一开始有人说她的盈利方式就是靠带货。直到突然发现其在YouTube上的视频的广告分成才惊呼:真是吸金!她的视频制作周期可能很长,几个月或者一年,但是一旦完成就是一个作品,放在传播媒介上就突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做到了时间的一份多卖。

写到这里,思绪有点乱,想表达的意思大概是这个意思。聊点其它的,朋友说综合李子柒的视频得出:

1.坚持拍下你的特长,然后发到网上去。

2.不要关注外在因素,传播广还是窄无法左右,只借鉴她的路子里我们自身能做到的部分,并不是为了成名,是为了打造更好的自己。

我有些乱七八糟的个人经验要说

  • 关于坚持

    没有坚持,你一想到坚持,大脑本身就会不自觉的产生痛苦的反抗。我们自身的设计就是好逸恶劳,用我跑步的例子来说一说吧,两三年前吧,我为了减肥跑步,坚持了三个月,越来越痛苦,后来不知不觉就放弃了。今年安定了下来,又想着要跑一跑步,这次我对自己的大脑是这么设计的,没有坚持这个概念,不给这个概念生存的空间,我对自己说每天跑一跑步,因为从长远来看,长久的锻炼对身体肯定是有益的。跑步的长短不限,每天下班抽一根烟,喝口水,换上跑鞋就直接去跑,下雨天不跑,喝大了不跑,就那个不长不短的距离,跑完了就歇,不随便加码,这件事也不要看的太重,不要给予它多大的意义,就是养成习惯,然后机械执行就完了,目前来看效果不错。

  • 并不是发到网上就完事了

    怎么说呢?这个问题说起来也有点复杂,大概就是内驱和外驱的关系,根据自身经验,当然也许你并不是这样。金庸写的最勤的时候是他创办《明报》,为了提高报纸销量,那些网络作家更新最频繁的时候是冲击这个榜那个榜的时候,星期天躺在家里到了上班的点如果你还想睡绝不会一下蹦起来,而星期一早晨即使再困也会毫不犹豫起床。内驱往往不可靠,依然是我们好逸恶劳的设计。

    很早之前我想着隐居,现在算是想明白了,我们是不大可能独自活在这个世界上,比如当时写过盐的制备我就解决不了,更别提更高级别的阿莫西林了。

    我们与这个世界是互动的,对于这个认知的接受,我是很痛苦的,我有很强烈的社交恐惧。但是没办法,世界绝不会围绕你转。

    举个例子吧,我老哥很早之前写博客,一开始随便写写,也是有的无的更新个两三篇,后来有一篇无意中写的访问量很高,读者互动很多,然后兴趣大增,接着便一直更新着,再然后居然能申请到Google广告,还有点意外收入,笔耕不辍。

    不要说不为名利,不失底线的去获得这些:有又何妨?

    而且这是一个正向及时的反馈,你知道你哪些做得对了,哪些给人带来了帮助。反之,如果完全靠内驱,一是辛苦,二是也不太可能长久。

    想想你当时的QQ空间更新,再想想你现在博客的更新,诚实的自问下也许你能想明白点。

  • 关于打造更好的自己

    说了这么多,李子柒的视频有借鉴的地方能让我们打造更好的自己吗?具体细节不是很了解,但我想李子柒肯定经历了这么一段:一开始拍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无人问津,一次无意中拍的类似现在的东西获得好评,获得一致的正向反馈,然后一直朝这个方向去拍,然后才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获得了现在的知名度。情节我敢肯定几乎是我哥博客的翻版。

    拍摄上传特长并不是必须,而是方向。这个方向有可能会从拍摄上传,从读者听众的正向反馈里得到,也有可能得不到。

    但打造更好的自己我觉得应该是我上面提到的两点:1.建造自己多维度的技能 2.建立自己完整的作品并一份多卖,前者让我们不至无趣,后者让我们不至困窘。

关于李子柒延伸去》有2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