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九

十六年(戊辰、前353),齐威王使田忌救赵。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馀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古代有帷盖的车子。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祸乱)者不控拳(伸出拳头),救斗者不搏,批亢捣虚(批:用手击。亢,咽喉。批亢捣虚:指打击对方要害及防备不周的地方),形格势禁(格:受阻碍。受到形势的阻挡和限制,事情进行得不顺利),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十六年(戊辰,公元前353年),齐威王派田忌率军救赵。起初,孙膑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将军,自认为能力不如孙膑,便招孙膑前来魏国,孙膑到魏国后,庞涓设计依法砍断孙膑的双脚,并在他的脸上刺字,想要使他终身成为废人。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孙膑以受刑罪人的身份与他暗中相见,说动了齐国使者,齐国使者偷偷地将孙膑藏在车中带到齐国。田忌将他奉为座上客,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兵法,于是延请他为老师。这时齐威王计划出兵救援赵国,任命孙膑为大将,孙膑以自己是个残疾之人坚决辞谢。齐威王便已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帘车中,出谋划策。

田忌准备率兵前往赵国。孙膑说:“排解两方的斗殴,不能用拳脚将他们分开,更不能上手扶持一方帮着打,只能因势利导,乘虚而入,紧张的形式受到阻碍,就自然化解了。现在两国攻占正酣,精兵锐卒倾巢而出,国中只剩下老弱病残,您不如率军袭击魏国都城,占据交通要道,冲击他们空虚的后防,这样我们一举两得,既解了赵国之围,又给魏国国内以打击”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策。十月,赵国的邯郸城投降了魏国。魏军急忙还师援救国内,在桂陵与齐国军队发生激战,魏军大败。


  1. 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故事来源了,当时是什么形势呢?在《战国策·齐策》里当时的齐威王就讨论过要不要救赵,如果不救赵国,则魏国势必吞并了赵国。在地理上齐国中间隔着赵国,如果赵国一旦被吞并对齐国势必是个非常大的威胁。所以战略上来看要救,有点类似抗美援朝,但是怎么救?

  2. 孙膑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在战略上我不得不救,在这个大前提下如何救就显得非常重要,最好的策略当然永远是:事情办了,自己损失最小或者没有损失。田忌认为所谓的“救”就是率兵到邯郸去打就完了,这种选择有两个后果:1.打赢了,当然,在正面战场上想要损失最小或者没有损失基本不可能,所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2.打输了,不是没有可能,从齐国长途跋涉,远距离行军,赵国能向齐国求救就说明此时赵国已经快扛不住了,魏国的全部精锐待疲惫的齐军,不是没有输的可能。所以直接救的效果远远无法令人满意。所以,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3. 有,孙膑提出了“批亢捣虚,形格势禁”的策略。牛逼啊!硬刚不行,咱“捣虚”,此时魏国有什么虚弱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国内军力空虚,都是老弱病残,收拾这样的大本营,损失最小。我们看到,邯郸在十月投降了魏国,但是魏国大本营告急,所以庞涓只留下了很少的兵力驻防,急忙往回撤,大败,邯郸之围也解决了。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楚昭奚恤为相。江乙言于楚王曰:“人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井,其邻人见,欲入言之,狗当门而噬之。今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王曰:‘此君子也,’近之;好扬人之恶者,王曰:‘此小人也,’远之。然则且有子弑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己不知也。何者?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

韩国攻打东周王朝,夺取陵观、廪丘。

楚国任用昭奚恤为相国。江乙对楚王说:“有个宠爱自己狗的人,狗向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想要到他家里告诉他,却被狗堵住门咬。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我来见您,就像恶狗堵门一样。况且一有专门说别人好话的人,您就说:‘这是君子啊!’便亲近他,而对爱指出别人缺点的人,您就说:‘这是小人’便远离他。然而世间总有儿子杀父亲,臣子杀君主的恶人,您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您只爱听别人的称颂不爱听别人的指责”楚王说:“你说得对,今后我要听取两方面的言论。”


  1.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十七年(己巳、前352),秦大良造(官名。战国初期为秦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同时又为爵名。亦称大上造。自从秦惠王设立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汉代沿用。)伐魏。诸侯围魏襄陵。

十七年(己巳,公元前352年),秦国大良造攻打魏国。各国诸侯出兵围攻魏国襄陵城。

十八年(庚午、前351),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古同“以”。)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修治功劳记录,审视功劳大小);今有所私求,我将([指状态、条件、情况]如何、怎样;[数量、价值]多少;[在某种情况、时间或场合] 会怎么样 [)听乎?”申子乃辟舍(避开正房﹐寝于他处﹐以示不敢宁居。)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昭侯有弊裤,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今裤岂特(难道只是;何止)颦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十八年(庚午,公元前351年),秦国公孙鞅率军围攻魏国固阳,固阳归降。魏国归还赵国的邯郸城,和赵国在漳水旁缔结和约。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国相。

申不害原来是郑国的卑贱小臣。后来学习黄帝、老子著作和法家的刑名学说,向韩昭侯游说。韩昭侯便任用他作为国相。对内整顿政治,对外积极开展交往,这样进行了十五年,知道申不害去世,韩国大治,军力雄厚。

申不害曾经请求让他的堂兄做个官,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很不高兴。韩昭侯对他说:“我之所以向你请教,就是想治理好国家。现在我是批准你的私请来破坏你创设的法度呢,还是推行你的法度而拒绝你的私请呢?你曾经开导我要按照功劳高低来封赏等级,现在你却有私人的请求,我该听哪种意见呢?”申不害便离开了自己正式居室,另居别处,向韩昭侯请罪说:“您真是我企望效力的贤明君主!”

韩昭侯有条破裤子,让侍从收藏起来,侍从说:“您真是太吝啬了,不赏给我们还让收起来。”韩昭侯说:“我知道贤明君主珍惜一举一动,一皱眉头,一个笑脸,都是有感而发。现在这裤子比皱眉笑脸更重要,必须等到有人立功才给。”


  1. 很多大道理说起来容易,但是自己去做的时候往往发现很难做到。申不害想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堂兄安排个位置,吃了瘪。所以说韩昭侯还是很牛逼的,他能高屋建瓴的看待名实,在具体执行上他可能不如申不害,当然他也不需要具体执行。能坚决执行原则才是他要干的事,当然他干的很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领导力,比如下面的那个破裤子的轶事,他知道名实的重要性,即便是破裤子也能让人“趋之若鹜”,深谙“名”的精髓。

《资治通鉴》周纪九》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