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七

周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368年),齐伐魏,取观津。赵侵齐,取长城。

周显王元年,公元前368年。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山东省观城县)。赵国入侵齐国,占领长城(山东省长清县境内)。

三年(乙卯、前366),魏、韩会于宅阳。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魏国、韩国在宅阳(河南省荥[xing]阳县)举行会议。秦国在洛阳(周王国首都)击败魏国和韩国军队。

四年(丙辰、前365),魏伐宋。

四年(丙辰,公元前365年),魏国攻打宋国。

五年(丁巳、前364),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fǔfú](《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于杼轴。"高诱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之服。

五年(丁巳,公元前364年),秦献公在石门(陕西省三原县)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人。周显王特地颁赏他绣有黑、白、青花纹的服饰。

前面公元前366年的洛阳之战,和此年的石门山之战是秦国收复河西之地的重要战役。石门山之战也是秦国首次对魏国的重大胜利,“献公称伯”也是自此年开始。

七年(己未、前362),魏败韩师、赵师于浍。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燕桓公薨,子文公立。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靠近(水边))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通“夷狄”)遇秦,摈斥(排斥;弃去)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七年(己未,公元前362年),魏国在浍地(山西省翼城县境内)击败韩国和赵国军队。秦国、魏国在少梁激战,魏国军队大败而逃,公孙痤被俘。卫国卫声公去世,他的儿子卫速即位是为卫成侯。燕国燕桓公去世,他的儿子即位是为燕文公。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嬴渠梁即位,是为秦孝公。这是秦孝公已经二十一岁了,这时黄河、崤[xiáo]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流域十几个小国林立。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筑有一道长城,从郑县沿着洛水直到上郡;楚国自汉中向南占有巴郡、黔中等地。各国都把秦国当做未开化的夷族,不准参加中原各诸侯国的会议盟誓。于是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整顿国家,修明政治,想要让秦国强大起来。

1.泗水在古代曾汇集反水、睢水、潼水、沂水等诸多河流,泗水自鲁桥以下又南循运河至南阳镇,穿南阳湖而南,经昭阳湖西、沛县东、又南至徐州市东北循淤黄河东南、宿迁市及泗阳县,在泗口(又名清口,今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附近)注入淮河,是淮河的一大支流,故“淮泗”往往通称。

2.公孙痤,又称公叔座,在前面谈到吴起的时候说过这个人,他因为妒忌吴起的才干,听从仆人的建议设计离间了吴起与魏武侯的关系,导致吴起出奔楚国。然后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1.公孙痤还是很有才干的,当然了,能当相国肯定是有才干的,他的才干可能不如吴起,但也绝不弱,只有两个人的能力相差不大时才更容易妒忌。2.在离间了吴起之后,进而导致后来吴起在楚国的死亡,其实公孙痤是有愧疚的。在这一年,公元前362年,魏国发生了两大战役,一胜一败,在胜利的这场战役中,即公孙痤在浍水北岸大胜韩赵联军后,魏惠王准备赏赐公孙痤百万亩田,公孙痤推辞,说过去是吴起的教导,现在是战将的功劳。然后魏惠王找到吴起的后代赏赐了二十万亩田地。3.公孙痤在临终之前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商鞅)担任相国,我们从后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导致秦国一跃成为强国可以看出,在’识才‘方面公孙痤也是眼光独到的。我对吴起这个历史人物很有好感,然后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又有些感慨:关于人的相处,关于人的妒忌心,关于人的改变,一定一定不要先入为主,也一定一定不要将眼光停留在旧时光。

八年(庚申、前361),孝公下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以前、昔日。)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没有时间顾及;来不及。:闲暇)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迁移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 mò rán(沉默不语的样子)]。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说:“当年我国的国君秦穆公,立足于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向东平定了晋国之乱,以黄河划定国界;向西称霸戎翟等族,占地广达千里;天子寄以重任,诸侯都来朝贺,所开辟的基业是多么广大宏伟。只是后来历代国君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造成国内动乱不息,才无力顾及外事。韩赵魏三国夺走了先王开创的河西领地,这是无比的耻辱。到献公即位,平定安抚边境,把都城迁到栋阳,亲往治理,准备向东征讨,收复穆公时的旧地,重修穆公时的政策法令。我想到先辈的未竟之志,常常痛心疾首。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于是西行来到秦国。

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置?”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到底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公孙鞅到了秦国后,托宠臣景监推荐见到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计划,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