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轶事


最近看王小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顺道着翻了翻他的妻子李银河的一些访谈,看到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包括杂文集中自己提到的)

1.王小波临死之前,其妻子正在国外,那时候还没找到及时通讯工具,所以都是发邮件,发邮件一般都是有个时间差的,你一封,我一封,中间有个大概五分钟左右的间隔,第一封李银河就写地瓜,地瓜,我是土豆,王小波就回土豆,土豆,我是地瓜。

2.王小波一直没入作协,后来《黄金时代》在台湾得了奖,李银河从实际的角度劝王小波入作协,王小波回答说:连王朔都不入,我怎么能入。

3.王小波和李银河做过同性恋的社会调查,因为有些男同性恋不愿意和女的谈,所以王小波就偶尔自己上“有一次他回来给我讲,他说当时有一个同性恋带着他去拍照,他们同性恋也有厕所文化,比如墙上写着怎么约。有些打油诗,有些画,有一些就是约…怎么样。然后他说他一进去,每一个隔间都探出个头来,然后都缩回去了,他当时没反应过来,后来出来就问人家这是怎么回事?人家说没看上,后来他回来跟我说真失落。 ”

4.“我在海外求学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到一片文章,说现在大学生水平太低,连“郭鲁茅巴”都不知道,我登时就如吃了一个闷棍,我想这是个蒙古人,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知道他。”

5“在密室里,有些masochist把自己叫做奴才,把sadist叫做主人,中国有把自己叫贱人、奴婢的,有把对方叫老爷的,意思差不多,有些masochist在密室里说自己是条虫子,称对方是太阳,中国人不说虫子,但有说自己是砖头和螺丝钉的,至于只说对方是太阳,那就太不够味儿,还要加上最红最红的前缀。”

6.王小波有个外甥不好好读书,玩摇滚,作为舅舅王小波受姐姐所托给这个外甥做思想工作

“小子,你爸你妈养你不容易,好好把书念完,找个正经工作吧,别让他们操心啦”

“我想这样做,但办不到,我热爱自己的音乐”

“有爱好,这很好,你先挣些钱来把自己养住,再去爱好不迟,摇滚音乐我也不懂,就听过一个《一无所有》,歌是蛮好的,但就这题目而论,好像不是一种快乐的生活。”

“舅舅,何必要快乐呢,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啊,前人不是说,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

我记得这事莱蒙托夫的诗句,连这话他都知道,事情看来有点不妙

痛苦是艺术的源泉,这似乎无法辩驳,在舞台上,人们唱的是《黄土高坡》,《一无所有》,在银幕上,看到的是老井,菊豆,秋菊打官司,不但中国,外国也是如此,就说音乐吧,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千古绝唱,据说素材是俄罗斯民歌小伊万,那也是人民痛苦的心声,美国女歌星马瑞凯瑞,以黑人灵歌的风格演唱,这可是当年黑奴们唱的歌,照此看来,我外甥决心选择一种痛苦的生活方式,以净化灵魂,达到艺术的高峰,该是正确的了,但我偏说他不正确,因为他是我外甥,我对我姐姐总要有个交代。因此我说: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可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马瑞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的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最终我把我外甥说服,他答应好好念书,毕业后不再搞摇滚,进公司去挣大钱。

王小波轶事》有10个想法

  1. Betty

    读沉默的大多数,第一次接触王小波,还蛮喜欢他的文风,朴实无华

    这本书里还有一句话我挺深刻

    就是他转述外国友人的一句话,记得大致是说,中国只注重被记录下的文字历史

    想想还真是,国内能拆的历史建筑都换成高楼大厦现代楼宇

    而在国外,那些遗迹都基本保持的很好。

    中国真的在越来越少去那些历史的见证,只剩文字介绍了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