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手工艺概览

一、战国手工艺的类别

  战国时代的手工艺主要分为:冶金、木工、漆工、陶工、皮革工、煮盐、纺织、酿酒几大类别。


二、各种手工艺的简介
1.冶金
  概念:冶金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将金属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铜,因为铜的熔点较低,人们在制陶过程中,随着制陶的温度需要越来越高,达到了铜的熔点,人们在富铜区域制陶时,铜成为了制陶的衍生品。战国时代的冶金主要包括冶炼青铜和铁。

1.1.青铜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战国时代人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器物的需要铜锡之间的配比,战国时代兵器中常见某某“执齐”,“执齐”就是掌握铜锡的配比。《考工记》中记载几种器物的执齐:
   (1)钟鼎之齐   六一比
   (2)斧斤之齐   五一比
   (3)戈戟之齐   四一比
   (4)大刃之齐   三一比
   (5)削杀矢之齐   五二比
   (6)鉴燧之齐   一一比 【注】   亦作“鉴燧”。 1.方诸和阳燧。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阳燧,向日取火的凹镜。《周礼·考工记·輈人》:“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郑玄 注:“鉴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  

1.2 青铜器的花纹

  1.饕餮纹,也叫兽面纹。《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故此,一般把这种兽面纹称之为饕餮纹。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   

2.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还有变形的蝉纹。春秋时代,螭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3.蟠虺纹【pan hui 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蟠曲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因图形为盘绕成组的蛇形得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虺是上古典籍记载的剧毒

蛇,所谓似蛇而小。“蟠虺纹”仅见于春秋时期。


4.象纹  与“象鼻纹”也是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象,通相。既是一种温顺的大型动物,又常作为太平吉祥的象征,还有就是“出将入相”的辉煌。


5.兽面带纹 过去亦称“狩带纹”,是青铜器上一种变形为带状装饰纹的动物面部形象组合。这种纹饰带出现于西周晚期,流行于春秋战国  。



1.3青铜工艺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技术的进步,突出表现在以下两项技术的使用上:一项是金银错技术,金银错技术就是在铜器表面上镶嵌金银丝,制成图案或文字。这项技术,春秋中期已出现,当时楚、宋等国的兵器上有错金的美术字。战国初,铜礼器上出现了大片金银错图案,战国中期这种技术不仅用在兵器、礼器上,而且也用在符节、玺印、车器、铜镜、带钩和漆器的铜扣上。制作金银错铜器时,大都在金银错作范时,在母范时预刻凹槽,待器铸成后再在凹槽内镶嵌金银。二是战国中期以后刻镂画像工艺发展了起来,这种工艺是在比较薄的壶、柸、鉴、奁上制上细如发丝的刻镂画像图画,一般多是水陆攻战、狩猎、宴乐礼仪等方面的图画。这些图画是在铸成器形后,用钢刀刻镂加工制成。                              

2.木工


  2.1战国时期具有的木工的工具


战国时期的木工工具主要有斧、凿、锤、矩(方形工具)、规(圆形工具)、绳(弹直线)、悬(垂直线)、水(水平线)等。还发明了一种矫正木料曲直的工具檃栝(yin gua)

  2.2木工的种类


  《周礼·考工记》说:”凡攻木之工七,。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
  “轮”即“轮人”主造车轮和车盖
  “舆”即“舆你”专造车床
  “弓”即“弓人”专造弓箭、弯弓
  “庐”即“庐人”负责制造兵器的把柄
  “匠”即“匠人”营造公室城郭,制作农具
   “车”制作各种车辆,也制作农具
   “梓”即“梓人”木质饮食器具和乐器的架座

 2.3与木工密切相关


  房屋:  战国时期已经有葺屋(草屋)与瓦屋之分,富贵人家的房屋用石基、木椽、瓦顶构成,盖房子时候先挖坑,再填土打夯,挖间次,留墙壁,挖柱窝。房屋的结构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木材梁架;芦苇、草泥土、瓦顶。大规模的建筑已经有简易的平面图并规定狭阔

  棺椁  选用七围、八围量词(a.两手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的桑、柏、楸制作,坟墓里一般有棺椁数重,然后一层层堆积石块、木炭。
  

战国手工艺概览》有1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