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快要过去了,我很怀念但也不太想重来一次。怀念的是时光流逝,不太想重来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令人悲观失望的事。这一年年初时身体持久的抱恙,曾让我一度陷入焦虑和轻度抑郁,然后是几次考试的失利、投资的得而复失、人事的纷争纠缠以及持久的自我怀疑,这一年大部分时候我感觉到身体缺少能量,持久的睡眠,持久的无所事事虚度。
年终岁末的时候看了一本渐冻症患者蔡磊的书《相信》,我不知道这本书究竟是不是蔡磊自己执笔,或者他口述由别人整理加工,但读这本书的体验和当年读余华《活着》的感觉是一样的:你静静的坐在那里,五六个小时过去,天光昏暗,你在死神的覆雨翻云之间无能为力,只觉鼻息阻塞、胸腔压抑,久久不能平静,就像福贵最后选择活着是活着的理由,蔡磊选择相信是相信的解释,因为除了如此,别无他路。
年轻时候我对死亡是有过浪漫想法的,那时候看到海子、看到张国荣、看到科特柯本,觉得生命就该燃烧,不该等到灯枯油尽。等看到、听到、经历过的死亡太多,突然转变了对生命的态度:你来世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你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过去的自也不必留恋,你拥有的只是体验此时此刻,无论喜怒哀乐,你所能把握的也只是此时此刻,无论悲欢离合,你所能相信的也只能是此时此刻,无论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作为一个亿万富翁,蔡磊在《相信》这本书中有写过这样一段插曲:做为世界第一绝症,蔡磊在得了这个病后自然免不了被江湖郎中千奇八怪的手段所诈骗,骗得多了,有时候又实在拗不过朋友的一番拳拳好意,于是就让身边的病友先去免费体验
大姐每周来治疗一次,我也希望跟她确认前期治疗的效果,于是约了她一起见面。
……
“不过腿还那样……腿没劲儿……”大姐含糊的发音还没落地,突然被“师父”打断:“那天不是已经给你治好了吗?你这两天又干吗了?是不是自己又熬夜了!”
接触两三天下来,“师父”始终是和声细语的,突然训斥的语气把我和夫人都吓了一跳。对面的大姐立刻闭了嘴,不敢再吭声,一双眼睛在全屋人之间扫来扫去,无处安放。
我之前曾多次和大姐电话联系,每一次她都很肯定地说“有效果”,语气中的笃定听上去并不像是编的。
但今天这个场面,我终于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在评估治疗效果时,治疗者会反复引导你相信你的手臂抬得更高了,你的手指能比以前伸得更直了,你的全身经络更通畅了。这些话无不会给病人强烈的心理暗示,慢慢地你也会发自内心地觉得“真的,手臂更高了,手指伸直了,经络更通了”。说白了,信则灵。你相信治疗有效,就真的有效。
然后我一下子想到了以前读《人性的弱点》这本成功学巨著,我总是读不下去,我记得在第一章还是哪个章节,大概意思是卡耐基说一个销售每天醒来就对自己说我要做销售冠军,我要做销售冠军,然后最终果然成为了销售冠军。我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骂:这他妈不是骗人吗?我还想成为国家主席呢?遂将这本书抛掷不读,因为我心理压根不相信这杜撰的故事。
然而心理学的这种安慰剂效应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即使你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剂,安慰剂效应也依然存在。蔡磊在后来搬了家、改了名,当然渐冻症肯定是没自愈了,但是有了这些安慰剂效应,有了这些心理暗示,大脑松果体分泌出了更多的褪黑素,之后居然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失眠。
这段在《相信》中不起眼的小片段让我突然开始审视起我自己,因为在我前半段的人生中我对这个世界充满警惕,把我不相信作为我的处事原则,也许是经历过太多失败,又或许对某几个失败刻骨铭心,我总是会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所以我对我身边的人、事、物始终处在局外人的角度去看。
也许,我该换一个角度了,这是整个过去的2023年我最大的收获和启示。
1,心理暗示的对象只应该是自己。
细细分析,文章中关于心理暗示的故事其实并不同:用心理暗示手法灌输给病人,试图让病人相信治愈,这是骗;用心理暗示手法鼓励自己,试图让自己不气馁、不言败,这是道。
博主用前者的例子得出后者也行不通,其实,略有不妥。
2,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高度。
文章其实说的很清楚,心理暗示即便你自己知道是假的,也有作用。这就是著名的安慰剂效应
大佬,你怎么还不结婚呢?
来将可留下姓名
网友而已,07年从秋水逸冰进了你的网站,觉得你很有意思,脑子里很多东西,好奇你怎么还没有结婚呢。。
哈哈,我也看了这本书,然后也写了一篇博文。这本书读到最后真的被感动了。
尤其是他呐喊着要打光最后一发子弹。
你博客无法访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