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3年11月

海子的诗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九月》


1 .周云蓬和他的《九月》

   夜晚的时候,北风吹打着窗户,黑夜中时钟滴答滴答的匀速前移,再次无意中听到周云蓬的《九月》,缓慢而沉稳的吉他伴奏和周云蓬辽阔苍凉的歌声让我再次陷入了某些情绪之中,《九月》是海子著名的一首短篇抒情诗,歌曲由张慧生作写,编曲则是周云蓬自己完成,自杀的海子和张慧生以及盲歌手周云蓬,他们三个像是默契的心灵组合,将一首诗演绎的淋漓尽致。

   就像朴树在一首同名歌曲中唱道“北风从今夜开始吹起,我的心灯火闪闪忽明忽暗,怎么说起又怎能说清,漫长迷茫的夏季”九月,即将从成熟的季节走向萧索寒冬,海子的这首诗歌作于1986年,那时候海子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近三个年头,此时的他对世界、生存、死亡、时间与空间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框架,就像九月一样,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海子在孤独的夜晚想起了他在草原的日子,野花,远方,风,琴声,泪水,这些孤独和悲伤的意象在他的脑海中升起,我仿佛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骑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他敏感而脆弱,在幻想的世界中感到安慰,倾心冬天和死亡,像一个孩子。

   200111月,混圆明园艺术村的吉他手张慧生在租的房间里上吊自杀了,那天是狮子座流星雨的夜晚,在这之前他时常坐在北大的草坪上弹琴,吟唱海子的诗歌,写下《圆明园的孩子》,九十年代中期海子成为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他听NirvanaLed Zeppelin的音乐,有一帮玩艺术或者被艺术玩的朋友,喝酒像其他人一样像个行吟的诗人,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自杀,甚至在他朋友的回忆中他还时常像个心灵导师劝慰别人。《九月》的曲在很早之前就谱好了,“他弹唱的手法很独特,劲道很足,声音异常苍劲,足以和悲气相抗,他静静的坐在北大静园草坪上演绎出来的《九月》让听的人几乎有过耳难忘的震撼感。” 继续阅读

范吉利斯(Vangelis)和他的《征服天堂》(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关于哥伦布和超长的前题

   我们会像记住其它历史考题一样记住哥伦布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历史的残酷性往往如此,它大部分时候只是用一句话概括你的一生,尽管在你的一生中充满了数不尽的苦难和挫折,痛苦和煎熬。1492年哥伦布41岁了,在中国已属不惑之年,在这之前他分别到达过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请求国王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但无不遭到拒绝。他出生于意大利,热爱航海和冒险,在这之前的13世纪,17岁的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到达过当时的蒙古帝国,并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这对之后的哥伦布和其他的航行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电影《1492》里的开头,哥伦布和他的儿子费迪南德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看着一条船渐行渐远直到消失不见“它告诉你什么,地球是圆的,就像这橘子”,当时地圆说已经开始盛行,但还没有确切的理论依据,人们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推测,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但是和大部分的人不同,他想去证明他:假使地球是圆的,一直向西航行,最终有一天会回到出发的地点。但航行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他需要丰富的财力和物力,如果没有当权者的支持他不可能实现这一梦想,于是他四处游说,历时十年终于于1492年得到当时西班牙女王亚莎贝拉的支持,开始他人生的第一次航行。

  在电影《1492》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在哥伦布第一次航行之前他来到神父面前忏悔:神父,我背叛了我的家人,我背叛了我的手下,背叛了你,旅程要比我说的长,我也不确定,谁也不知道。如果我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和我走了。他是多么渴望这一次旅行,他清楚的知道未知航行的艰难却依然能战胜内心的恐惧,为了梦想,为了神的存在。他们乘“圣玛丽亚号”、“平达号”及“尼纳号”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开始了第一次远航。

  哥伦布清楚的知道陆地一定在那儿,不远处,就在前方,马上就能到达,即使到最后所有的人都开始怀疑,焦虑、恐惧,但仿佛神袛曾告诉他一般他自始至终从未怀疑过新大陆的存在“一开始我们都会害怕,但那些战胜恐惧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不知道是不是上帝的意愿让我们应该横跨大洋,但我知道是你们把恐惧放到我们的心里,我们信神,信自己,我们就不会迷失,以后的人们,会谈论起第一个横跨大洋并回来的人的勇气”终于在几乎绝望中他们迎来了曙光,当哥伦布透过重重雾霾看清圣萨尔瓦多岛上的葱葱绿荫时,他腰佩利剑,从水上向前,跪倒在陆地上,那时的他该是怎样的心情:上帝不会抛弃我们?只要你坚持,自始至终的信念就从不会坍塌?没有人知道,只有那些坚持梦想并最终抵达彼岸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美洲大陆不会因为哥伦布的到来而突然存在,他早已存在,几万年,几十万年之前,只是文明的进程不同,哥伦布深知这一点,他为了梦想,跟随他而来的人为了香料和黄金,为了所谓的财富。哥伦布用和平的方式与原住民共处,但不同文明的融合从来没有不经历过战争,在他们重新回到美洲大陆时,他们修建房屋,种植作物,建造教堂,培植信仰,可是全没有用,人类的自私和贪婪注定这是一场殖民地的掠夺,他们于是相互残杀“或许希望只是存在于旅程之中,一开始什么都有可能,每一个期望,每一个梦想,没人指望会很容易,这不是我预料的”在哥伦布心中,新大陆就像是他的天堂,人们赤身裸体,过着伊甸园般的生活,但可笑的是,几乎每一个心存信念的人都该为他们自己的梦想做一次祈祷,未实现时遗憾,实现时的失落,仿佛布鲁诺怀疑上帝的那个夜晚,牛顿迷失过的那个苹果园。在暴风雨中,十字架轰然倒塌,那是比哥伦布航行中还要困难百倍的心灵挣扎。

  只有那些心灵上经历过千锤百炼并又浴火重生的人才能配得上是一个伟大的人。哥伦布回到了西班牙,看到了自己的儿子,面见了女王,在教堂中和自己的妻子紧紧相拥,他还要远航,那是他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远航“生活充满想像力,超出你的梦想”。


2.关于《征服天堂》和自我简短的感受

  1992年导演RidleyScott拍摄了《1492》记录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画面,Vangelis作为这部电影的配乐师以极具现代感的电子交响乐完美地再现了500年前哥伦布等探险者历尽惊涛骇浪、致命病毒以及种种艰难险阻的洗礼最终到达新大陆的悲壮故事,它的音乐充满了史诗般的壮丽辉煌和宏伟气势,堪称九十年代最成功的电影配乐之一。(注来自百度百科),在对音乐鉴赏方面我没有过训练,无法用术语给这首《征服天堂》做一个技术上的阐释,“2012年我曾充满失望的坐在一辆去往未知旅途的汽车上,音乐响起之时我仰望着天空中一闪而过的白云,前奏在恢弘的节奏中前进,待到人声合唱的时候,仿佛打开天窗,让你想要张开双臂,在深厚的大地上凝望,所有悲伤的情绪一涌而来,仿佛盖下来的雾气弥漫,接着音乐变奏,显得尖锐而高扬,仿佛的死亡的刀插进你的心口,我似乎听到了玻璃破碎的声音,让你躺在地上感到自己快要窒息,之后的某一刹那仿佛有一种幻觉,你感到某些神秘的气息朝你而来,它一直呼唤你,起初很微弱,后来越来越强,和被压住的心脏跳动一般,你闭上眼睛,蝶骨突突的跳动,盘旋,一直盘旋,你仿佛听到有声音说,来吧,来吧,你就朝前走,一直朝前走,无比坚定的一直朝前走去……”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听音乐时候的氛围和心情也不一样,在那史诗般的音乐中我总是能听到悲伤的吟唱,让你觉得个体生命的渺小,让你仿佛站在另一空间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事情,他没有明说,一切有意义的或者没意义的,我们称之为希望。